關注官方微信
天天315維權
編者按
全省疫情防控已進入平穩狀態,各地陸續恢復正常生產、生活,熱鬧的城市又回來了。人間煙火味,最撫凡人心。大象新聞·東方今報記者深入全省各地,走近街頭小店、夜市攤點,用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記錄“我的城市煙火氣”,見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信心和追求。
一座城市的復蘇,最早覺醒的一定是味蕾,氤氤氳氳的蒸汽中,人們排起長長的隊伍,等待著心心念念的美食,就像好久未見的老友,一旦想起,這段感情就縈繞在心頭,總要見了才心安。只要大街小巷的各家餐館正常營業,總去的小吃街再次開張,大家就心照不宣——煙火氣又回來了。
洛陽
喝上一口湯 發出一聲“哎” 洛陽人的早晨“打開方式”回來了
□大象新聞記者 陳琳 郭文靜
一句“老樣子啊” 喚回了洛陽人的早餐記憶
每天早晨,南關小碗牛肉湯的第四代傳承人鄭敬波走進店里,看見火上“咕嘟咕嘟”沸騰著的一大鍋湯就踏實了,這鍋從頭一天晚上10點就熬上的湯一般凌晨5點就會迎來它的第一位客人。這些客人有些是熟稔的本地人,一句“老樣子啊”,打湯師傅就會手起湯落地準備好符合客人心意的一碗或清湯或肥湯。有些是頭一次光顧的新主顧,會仔仔細細地詢問每種價格的區別,然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上一口,卻喚醒了一天的味蕾。
鄭敬波說,和其他湯館不一樣,自家湯館從凌晨5點營業到晚上10點,從生意的好壞就能看出疫情程度,這些?腿羰敲刻於既缂s而至,就證明大家的生活在向正常的方向發展,而疫情最嚴重的時候,即使洛陽人最愛的湯,大家也會收斂起愛好,盡量不到店里來用餐。
現在,每周有個兩三天清晨,鄭敬波也會從湯館老板的角色轉換為一名普通的食客,到自己喜歡的其他湯館里,排隊買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,習慣性地吹吹湯表面的油水,趁熱喝進嘴里,再滿足地發出一聲“哎”,這才是洛陽人正確的早晨“打開方式”。
沒了外地游客 本地人成為十字街的“主力軍”
除了牛羊肉湯等各種風靡洛陽大街小巷的早餐,洛陽還有一種獨特的湯。不僅是因為它酸辣的口味,更是因為這種湯館基本都集中在洛陽一條非常有名的街道——十字街內,這就是不翻湯。
陳姐的帝都湯客不翻湯店開了有20年了,原來每年過年、牡丹文化節等不論大小節日,來來往往的游客要把她的門檻踩爛。“有的客人來過很多次,我見他們領著女朋友、伙計、父母都來過。”陳姐說,那時候她最喜歡的就是趁收拾的間隙聽客人們聊洛陽文化,洛陽湯的來歷、勒馬聽風街的傳說等等。她不僅聽,有時候閑了也會給其他游客講。陳姐告訴記者,2020年疫情后,明顯感覺生意慘淡了很多,今年3月23日十字街再次關閉,上一周才恢復開放,今年的牡丹文化節、五一小長假幾乎都沒有游客。
然而,下午6點左右,一輛輛十字街上的美食車,排著隊從陳姐店前走過,準備到街上的固定位置開始今天的夜生活。沒過一會兒,十字街上傳來各家不同樣式的叫賣聲,混合著食物下鍋后的“呲啦”聲,整個街道一下子熱鬧了起來。
即使沒有外地游客,洛陽本地人也可以成為十字街的“主力軍”,下了班的青年、帶著孩子的父母,也會選擇在這個還不太炎熱的傍晚,到十字街上轉轉,在這熱烈的氛圍內,仿佛一天的疲倦都會隨著食物烹飪時散發出的蒸汽消失在夜空中。
陳姐也感慨,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,那個熟悉的洛陽十字街,正在回來。
濟源
大排檔老板娘:生意一下子就好起來了
□大象新聞·東方今報記者 耿彩霞 河南廣電融媒體記者 孫前進 劉強/文圖
當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,伴隨著夏日的到來,濟源街頭的大排檔逐漸熱鬧起來。
6月2日下午6點,濟源市北海路東段仟群燒烤廣場門口,市民三三兩兩結伴而來,掃碼進入,找座位,然后拿出手機,掃碼點餐,整個過程一氣呵成。等待上菜的間隙,大人們聊著一天的生活和工作,孩子們則在廣場上的充氣城堡里玩得不亦樂乎。
此時,夜色還沒有完全降臨。但是,燒烤廣場已然開始熱鬧了起來。老板娘告訴記者,疫情期間,生意慘淡。疫情防控常態化后,人們突然蜂擁而至,生意一下子就好了起來。
“每天從下午5點開始做準備工作,然后一直要忙到凌晨1點左右。”廚房里兩個員工正在忙著燒烤,另外一位員工負責接單,按報單順序把烤好的肉串、烤魚等遞出窗外。外面早已等候的服務員,趕緊端上盤子,小跑步送到客人餐桌。
一位大學生食客告訴記者,她家就住在附近。今年學校放暑假早,特別喜歡和同學們一起去逛大排檔。“一周要來好幾次,不一定要花很多錢。哪怕和朋友們坐這里聊聊天,感覺也非常舒服。”
位于沁園路上的一家親文化廣場是個綜合性的廣場,有很多娛樂項目供孩子們游玩,所以前來這里的食客大多是以家庭為單位,父母帶著孩子在游樂場玩累后就到這里的美食廣場來逛逛,品嘗品嘗美食。
“放假了,帶孩子來玩玩,享受一下假期的快樂。”正在給孩子點餐的王先生說。
“這幾天生意明顯好多了,相信疫情一定會過去,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的。”冰粉攤老板王女士對未來充滿信心。